Origin(起源)

Origin(起源)

  • 作者: Dan Brown
  • 出版社: 雙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10/03
  • 譯者: 李建興
  • 譯版出版社: 時報出版
  • 譯版出版日期: 2018/05/05

這是繼去年看過《千禧三部曲》(拉森)以來最過癮的懸疑推理小說,看完的第一直覺是:這是接近偉大的作品,書中使用到的各式各樣學科的知識都完美的融合進劇情中,完全不會突兀,雖然要常常Google但是這反而增加看這本書的樂趣以及佩服丹●布朗的廣泛涉略,其中包含歷史、藝術、人文、科技、物理、化學、哲學等,而且每一種都必須涉略足夠多的知識才能巧妙的融合,甚至是批判與鑑賞。雖然還是有一點點的好猜,但完全不會影響閱讀讀樂趣,因為重要的是感受以及理解這樣的”必然”。

心得

因為這是第一次看丹●布朗的小說,頂多之前看過《達文西密碼》以及《天使與魔鬼》兩部電影,所以搞不好其實以下優缺點只是他一貫的風格罷了

優點

  1. 很有畫面感,這真的是一個為高投資商業片而生的高娛樂性小說,滿滿的電影感
  2. 前提非常強:當科技可以解釋宗教,那我還需要宗教嗎?
  3. 讓我的心情也跟著跌宕起伏,畢竟一個優秀的作家就是知道哪時候該不斷續寫,哪時候該暫時收網,以便吊足讀者的胃口
  4. 完全真實的地點以及藝術作品:閱讀的過程中搭配地圖的街景真的可以學到很多,書中描繪各個時期關於各種藝術的詮釋以及描述都讓人有身歷其境的錯覺,例如前一陣子才來台灣的Maman,以及高第的米拉之家,甚至是聖家堂等介紹,可謂一個好的導遊

缺點

  1. 配角降智:西班牙政府真的令人失望與無能,除了一直被教宗牽著鼻子走,他們似乎無能為力,警察、護衛隊也是,隨隨便便就逃離這些專業人士的監控根本易如反掌,而就他國政府一樣,政府的信任度還會跟保守派的動靜有所關聯,在政教無法完全脫鉤的西班牙更是如此
  2. 超脫常理:作者把殺人想的有點簡單,只要到暗網買兇,貌似一定可以成功似的,而受害者還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在宗教領域的高高高層,身邊的護衛強如甲冑,這真的有點超脫常理
  3. 有一個不是缺點的”特色”,但因為有其他書評點出來所以我寫在這邊,就是這一本書對於解謎的比重明顯比其他同類型的小說還要再少一點,我在看的時候也有這樣的感覺,但我個人認為不礙看的樂趣,該出現巧妙的設計還是會有也有令人滿意的解謎,只是量可能沒有前幾本那麼多

主要看點

這次的主題是科技 VS. 宗教,誠如前面所說,是一個非常大而且強烈的框架,也大膽的批判宗教的保守和讚揚無神論或是不可知論的理性務實,既然主題牽扯科技的頂峰,那就勢必會談到AI,在此時此刻寫AI是個老掉牙的決定,但這是一本2017年的書,可想而知當時根本沒有那麼普及所謂LLM、GenAI、量子計算等科技,而在書中那劇情走向我想對於當時的讀者來說也猶如預言般遙不可及似的飄渺,雖然縱觀科幻小說一類談論到人類科技的極限有很多,包含之前看的《銀異殺手》等或是Cyberpunk相關的電玩、影視作品,這一本書有關AI的描寫並不能算是出色或創新,頂多是服務於懸疑推理過程中的必要角色,但就是這個必要角色在最後階段讓整個劇情深度又多了一點層次。

1的書評,總共有以下幾個重點

  1. 宗教 VS. 科技
  2. 西班牙於1936年軍隊發生反政府叛亂到1975年逝世,這段佛朗哥時期,以法西斯主義統治西班牙,就有點像是臺灣當年的白色恐怖那樣,我們也會需要考慮到自己國家的轉型正義
  3. 同性戀,這部分不太算是主軸,畢竟前面的鋪陳也僅有提到主教和國王異常要好,我沒有看到太多這方面的描述
  4. 媒體識讀,這就很重要了,尤其是現在充斥這假訊息以及被資訊戰不斷攻擊的臺灣更是國民內建的能力,並且這方面在烏俄戰爭、以巴戰爭中更是又被凸顯重要性

只是,很明顯的除了第一個重點外,其他三個都是”服務於”中心命題”宗教 VS. 科技”這個大主軸,我本身認為沒有太大的問題,畢竟大家看這樣娛樂性為重的小說,當然還是在意主軸如何說服的了人

有意思的字句

  • P61: 全書的書眼

    「是啊。你或許記得我對你的個人保證─在我們有生之年,宗教的神話會被科學的突破全面摧毀。」

  • P94: 這一段解釋了我以前的疑問,那就是什麼是宗教,以及什麼是迷信

    「如果你們看過我的書,」蘭登的聲音繼續說,「你會看到我用『代溝之神』(God of the Gaps)這個詞。意思是,當古人感受到對周遭世界的理解有待勾,就用神來填補」

    所以這就很清楚的說明為什麼P61的結果是一個必然,古人不知道閃電、森林大火、月全食等自然現象,所以用宙斯、普羅米修斯、阿提密斯等取代,並且深信不疑,但等到科技慢慢進步,我們知道這些可以用科學解釋的時候,雖然這些神祇仍然存在,但我們會知道”他是假的”,我們不會再浪費時間探討哪個神今天心情好不好,而是專注於如何利用科學解釋那些無法解釋的事情,而至今為止現金還有其他宗教的存在,也可以說還有他們的一席之地,就是因為科學仍然無法解釋對於人類這個物種來說最關鍵的兩個問題

    1. 我們從哪裡來? P99

      從大腦流出一連串宗教圖像─上帝深出手為亞當注入生命,普羅米修斯用泥土製作最初的人類,大梵天用自己身體的不同部位創造人類,非洲神撥開雲層把兩個人放到地上,北歐神用漂流木做出一男一女。

    2. 我們要往去哪裡? P99

      從大腦流出更多影像─純樸的天堂,烈火地獄,埃及往者知輸的象形文字,靈魂出竅的石雕,希臘人描繪的極樂原野,喀巴拉教派描繪的靈魂轉輪,佛教與印度教的六道輪迴圖,夏日樂園的神智學關界圈

    各種宗教都完美的說明這兩件事,包含我們一定有一個造物主,解釋了我們來自何方;也提出了輪迴、最終審判這樣的答案,解釋了我們的未來,所以我才說這樣的命題真的非常出色,而且全程僅扣主題,一開始可能會以為怎麼可能找到一個用科學足以解釋的完美聖杯?一定會爛尾,但我相信最終答案應該足以讓大部分的一般人滿意,只要看的懂就好

  • P100: 我常常在想,如果世界上沒有宗教,會是什麼樣子,看以色列和伊朗的戰爭、看印尼或其他伊斯蘭世界的女性被迫害、看過去偉人們如何被安上異教徒的標籤而被施以火刑,種種這些是不是都不會發生,當然也有人會說宗教能夠撫慰人心,讓生命找到出路,但這些事情也有更專業且更科學的心輔相關人員可以做到,還是說其實宗教只是為了合理化人類展現惡的手段,假解決宗教之間的紛爭之名,行搶奪資源之實,實在不敢繼續往下思考,因為那就變相代表人性本惡,這個關聯有點武斷,但我想要強調的意思是,宗教存在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服務於上位者控制下位者達到利己的手段,只是其中一些好處當然也是有,比如緩解現代人的壓力、遇到無解的問題有個心靈寄託等等,對於”利用”宗教的人來說,無疑是一種惡,而對於下位者(被利用者)來說,無疑是一種無知,而我一向認為人性無關善惡,唯有教育才是影響決定的關鍵養分。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往哪裡去?我向來很著迷這些人類存在的基本問題,多年來我夢想著找到答案。」艾德蒙暫停,語氣變得憂鬱。「悲哀的是,因為宗教的教義,千百萬人相信他們已經知道這些大問題的答案。也因為不是每種宗教提供相同的答案,害整個世界為了誰的答案正確,哪個版本的上帝故事才是唯一真實而互相交戰。」

  • P108: 這一段想要表達的是因為宗教而讓科技的進步不斷受到掣肘,但有關於原定計劃於1990年代於德州建造Superconducting Super Collider(SSC, 超導體超大型加速器),書中表示有一些原因來自聖經帶(Bible Beit)政治人物的施壓,但我查了一些資料,沒有明顯發現這樣的證據,但其實不妨礙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只要看過《地。-關於地球的運動-》這本現象極的漫畫,就會知道在中世紀,只要和教會的理念不符即使有非常強而有力的科學證據,仍然會被視為異端

    天花板突然大亮,出現現代社會暴力影像的拼貼─基因研究實驗室外的衛兵防線,超人類主義研討會場外的教士自焚,福音派信徒揮舞拳頭高舉聖經創世紀,耶穌符號吃掉達爾文魚(Darwin Fish)符號,憤怒的宗教留言板譴責幹細胞研究、同性戀權益與墮胎,還有同樣憤怒的留言板回應。

  • P324: 說的非常有道理

    「有很多人害怕自稱無神論者,」柯許冷靜的像學生觀眾說,「但是無神論不是哲學,也不是世界觀。無神論只是承認明顯的事實。」

    有幾個學生鼓掌同意

    「『無神論者』一詞,」柯許繼續說,「根本不該存在。沒有人必須自我認同為『非占星家』或『非鍊金術士』,我們沒有字眼形容懷疑貓王還活著的人,或懷疑外星人穿越銀河只是為了惡搞牛群的人。無神論只是理性的人在沒根據的宗教信仰面前發出的雜音罷了。」

  • P496: 這一段展現了艾德蒙的野心以及達成目標所需的條件,也就是如何創造新的宗教

    「艾德蒙想要建立一個新宗教…以科學為基礎」

    讀過宗教史的人都能作證,沒什麼能比死於理想的人更快鞏固群眾的信仰。像十字架上的基督。猶太教的聖人。伊斯蘭的烈士(Shahid)。

    殉道是所有宗教的核心。

    蘭登腦中形成的念頭不斷把他拉近幻想世界中。

    新宗教對人生的重大問題提供新鮮答案。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往哪裡去?

    新宗教譴責他們的競爭者。

    艾德蒙昨晚誹謗了世界上每個宗教。

    新宗教承諾更好的未來,而且能上天堂。

    富足:未來比你想的更美好。

    看來,艾德蒙有系統的符合了這些要件。

有趣的觀念、人物

  • P42: Yves Klein(伊夫.克萊因)《Leap into the Void(躍入空無)》-1960
    • 這是用合成的方式拼接兩張照片而成的,另外,Klein最出名的就是有自己的色號IKB (International Klein Blue),RGB(0,47,167)
    • 還有一個也是比較出名的就是讓一群裸體的模特兒裹上他的IKB顏料,並且在畫布上躺平
    • 另外就是書中也有提到的《Symphonie Monotone(單調交響曲)》- Yves Klein : Symphonie Monotone-Silence
  • P210: 史蒂芬●古爾德”沒有”說過類似”無限通道”這樣的概念,但確實他提出的Punctuated equilibrium(間斷平衡)理論是非常有名的

    溫斯頓插嘴說,「是這樣的:想像妳自己走過一條長廊─長到不可能看見自己從哪裡來或往哪裡去的走廊。」

    蘭登點頭,佩服溫斯頓的知識淵博。

    「然後,載你後方遠處,」溫斯頓繼續說,「你聽見有球彈跳的聲音。果然,你一轉身,看到一科球彈跳著往你過來。越來越近,直到他終於跳過了你,一直前進,跳套前方遠處看不見了。」

    「正確,」蘭登說,「問題不是:那顆球有彈跳嗎?因為顯然球有在彈跳。我們觀察得到。問題是:他為什麼彈跳?他怎麼開始彈跳的?有人踢他嗎?或只是個喜歡彈跳的特殊球?這條通道裡有沒有物理法則讓這顆球別無選擇只能永遠彈跳?」

    「古爾德的論點是,」溫斯頓總結,「就像進化一樣,我們往過去看的不夠遠,無法知道過程是怎麼開始的。」

    「正是,」蘭登說,「我們只能觀察到他正在發生。」

  • P364: 連字號&其實源自於拉丁字et

    連字號的由來一向是藍登載符號學課堂上最先教的事情之一。「&」符號是個速記符號─名符其實的代表單字的圖畫。許多人以為這個符號源自英文字「and」,其實是源自拉丁字「et」。連字號的異常設計「&」是在印刷上融合了E與T兩個字母─至今這個顏字在電腦字型Trebuchet仍可見到,他的連字號「🙲」顯然呼應拉丁文起源。

  • P484~P485: 提到了從相反的角度看事情的重要性-FexEx的負面空間設計以及I+XI=X(1+11=10)的例子,乍看之下,這個算式是錯的,但是只要從相反角度看就會變成X=IX+I(10=9+1)
  • 一顆桶中腦可以意識到自己在桶子裡嗎?—《留心你的大腦》
  • 電腦裡的生命遊戲,等你挑戰讓生命無限延續!

劇情結局

艾德蒙因為自身健康因素,活不過多久,並且針對前面提到的問題已經透過量子電腦(溫斯頓)模擬出了解答

  1. 我們的確可以從米勒由米的原生湯實驗中,找到從無機物經過一系列科學的變化創造出有機物的證據,代表那些強調有造物主的宗教會一夕之間毫無信任可言
  2. 經過量子電腦的快轉模擬,我們智人的未來會被一種新型態的人類同化,那就是和科技結合,事實上這一點正在發生,現在Neuralink已經把晶片植入身障者的大腦中,讓他們可以控制機器手

不過第二點書中也有說明這應該是艾德蒙為了不要引起大眾的恐慌而更改的設定,其實這也和傳統的科幻作品寓言的相去甚遠,就算到2050年,未來的人類是結合科技晶片的新人類,但難保不會有其他AI像《I, Robot(機械公敵)》那樣把人類趕盡殺絕。艾德蒙的終極目標很清楚,就是要讓越多人相信他的研究越好,而前提是要有足夠多的人”看到”他的研究,就必須要引起全球人的注意,他和溫斯頓想了很多種方法,最終他們決定用死亡這樣極具衝擊性的八卦,讓所有人產生興趣,溫斯頓首先假扮帕爾瑪天主教會的攝政王說服其中一個高階信徒幫忙暗殺艾德蒙,並且在成功之後不斷在自己創立的陰謀論網站自導自演Monte@iglesia.org,假裝透露許多內部人士的消息,讓越來越多人吃瓜,而蘭登教授的工作則是負責不斷解謎讓學生兼好友-艾德蒙的發現能夠問世,最終,直播在線人數達到驚人的2.5億,艾德蒙的研究也成功激起了驚濤駭浪般的討論。

  • 有關於艾德蒙的重要科學發現可以直接看Ch.92~Ch.93

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