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談2020 Day 1:那些發生在瘟疫大流行前的故事
- 作者: 俞錦梅
- 出版社: 創意市集
- 出版日期: 2021/11/11
心得
一開始看不懂,看到第三第四章後才發現他是雙層架構的敘事,這本書很明顯是借鑑1353年薄伽丘寫的⟪十日談⟫,變成2020的肺炎線上讀書會,其中10個男男女女講述各自的故事促成這本書的誕生,其中的雙層架構就是疫情+愛情包裝世界各個地方孤獨的靈魂,每個講者都是因為疫情而來到這個讀書會,每個故事都用愛情為主軸,地點與時間橫跨各大洲與數十年,有非洲馬利、南美洲智利、歐洲的義大利甚至是臺灣,時間大多集中在2010年也就是疫情前10年。
這本書與其說是各個不同的人闡述各自的故事,不如說都是作者的一些影子和她自己看到的各個國家的狀況,俞錦梅在《天下雜誌》的換日線網站上的介紹文:
曾在臺灣與英國求學,曾被臺灣外派工作 4 次,從事語言教育約 15 年,在非洲、亞洲、拉丁美洲與歐洲都工作過。在疫情後成為數位遊牧民族的一員,大部分時間在歐洲移動,目前人暫居於瑞士。
可以看到她長年駐足在世界各地,從小說中那些多種國籍的講者以及複雜的國族、性別和種族自我認同,不難看出一些些作者自己的影子在其中,會讓我不斷想到謝哲青的⟪穿越撒哈拉:流浪,走向風沙未竟之地⟫,因為書中的各種角色都是某一個時代下孤獨的、被遺忘的或是不願正面直視的存在,包含2010突尼西亞茉莉花革命與性別認同、2006馬利高價倒賣古文物的奸商、2010阿拉伯之春(敘利亞內戰)、家暴等議題。
這本書個人覺得沒有很好看,但絕對不是不好看,作者文筆很好,很通順,而且也很浪漫,但是常常讓我想到薄伽丘寫的1353年版的⟪十日談⟫,連缺點都有點像,原版每一個故事都只有1,2頁,了不起5頁,實在無法完整描述一個清楚的故事,有頭沒尾、沒頭有尾或甚至是沒頭沒尾的太多了,有些很明顯示在批判宗教、階級或者權貴貪腐等議題,但更多時候是不知道重點是什麼,這本書會讓我有一點點這種感覺,故事雖然都很完整,角色、故事也都很清楚,但對我來說就是一個故事,沒有特別的感覺,可能的原因是一個故事了不起也是30頁左右的篇幅,可能也是太短,大部分都是運用愛情這個元素凸顯出故事中主角們面臨的事件,但相對愛情,我對那些背後的故事發展或角色的心理狀態比較有興趣,甚至有一些些故事我覺得要討論的核心價值不知所云,當然也許作者並不見的真的要討論個什麼,或是拋出個讀到的價值,單純只是描寫一個故事,一個四處旅遊(或流浪)而認識各種人的過程(比方說第一偏故事)。
不確定是什麼原因,網路上沒什麼人在討論,所以特別把心得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