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繪圖解日本史:從上古到戰後,百則不可不知的日本歷史大事件一網打盡!

手繪圖解日本史:從上古到戰後,百則不可不知的日本歷史大事件一網打盡!

  • 作者: 陳映勳、蔡乙齊
  • 出版社: 西北國際
  • 出版日期: 2019/11

後半段是複習世界史,可能會時不時增加一些圖片

上古時代(BC. 15000~AD. 600)

Keyword: 繩紋、彌生、遊牧到農耕

飛鳥時代(600~710)

Keyword: 中央集權、天皇、佛教、現今日本的起點

奈良時代(710~794)

Keyword: 社會動盪、遣唐使、佛教盛行

平安時代(794~1192)

Keyword: 怨靈四起、陰陽師、武士

日本四大怨靈之一: 早良親王

在之前寫過的日本神話-從創世神話到妖怪物語-奇巧-炫麗的神鬼世界中,有提到早良親王,當時只有說他是兄弟鬩牆與政治鬥爭下的犧牲品,比較詳細的說法是:

  • 781: 光人天皇退位、其子桓武天皇即位、遷都長岡京
  • 781~: 一系列改革遭到既得利益者眼紅(尤其是平城京佛教勢力)
  • 785: 負責長岡京建造工程的藤原種繼被暗殺(幕後黑手可能是平城京東大寺的和尚以及桓武天皇的弟弟早良親王)
  • 早良親王被流放淡路島,為了自證親白絕食而死
  • 桓武天皇生母、皇后病死;天花、旱災、洪水不斷 → 早良親王的怨靈作祟
  • 和氣親麻呂建議再次遷都至平安京(現今京都市中心)
  • 為防止怨靈作祟 → 仿長安城興建 → 千年國都(陰陽五行、風水咒術 → 北玄武、南朱雀、西白虎、東青龍)

國風文化

  • 遣唐使 → 大量引入唐文化
  • 9世紀後半: 草書簡化平假名;楷書簡化片假名
  • 第一部長篇小說: ⟪源氏物語⟫
  • 有自己的美術風格: 大和繪 → ⟪源氏物語繪卷⟫、⟪信貴山源起繪卷⟫
  • 淨土宗(新宗教): 信仰阿彌陀佛,一心念佛,厭離穢土

陰陽師

因為怨靈而產生的官位,源於中國的陰陽五行,結合在地的神道教、修驗道而產生陰陽道,該職位負責占卜、施咒、驅魔、除妖,代表人物安倍晴明。主要事跡是1004年的祈雨五龍祭(84歲高齡)。85歲(1005)過世,興建晴明神社

清水寺

清水寺為京都著名的觀光景點,是奈良時代末期一位名叫延鎮的僧人所創。西元1994年更名列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清水寺的創立,其實與坂上田村麻呂有相當的淵源。據說,延鎮受到觀音的天啟,在此地建立一座小廟。不久遇到想為懷胎六甲的妻子進補、準備上山獵鹿的坂上田村麻呂。延鎮勸他不要殺生,並供奉觀音,妻子果真順利生產。其後,坂上田村麻呂征服蝦夷,便將朝廷賜予的土地鳳獻給延鎮,也就是清水寺本堂的雛形。

日本四大怨靈之一: 菅原道真

藤原良房和藤原基經利用攝政和關白這兩個職務,實現干政,雖然許多名臣如菅原道真極力對抗藤原,但仍功敗垂成。901年菅原道真被誣告企圖推翻醍醐天皇,史稱昌泰之變,被流放外地抑鬱而終。藤原一家也常態性的擔任攝政與關白職務,有攝關家的稱號,左右朝政200年。

不久,當地就有很多事故或天災,因此當地人就替他建一座小廟,聽說很靈驗,尤其是很多文人和學生會來參拜,逐漸變成學問之神。

藤原氏的干政高峰是藤原道長,和其子藤原賴通聯手干政長達50年

武士集團

崛起原因

  1. 對外戰爭: 征戰蝦夷,集合地方勢力的武裝部隊(就是武士的雛形)
  2. 政治因素: 為了反抗獨攬大權的藤原氏,地方勢力大大提升武士影響力
  3. 莊園制度: 朝廷因攝關政治興起,而威信不足,地方諸侯設立的莊園需要武裝部隊防禦/搶奪其他莊園

武士集團分分合合,最終形成2個最大的棟樑,清和源氏和桓武平氏(水火不容)

承平天慶之亂(939年) = 關東平將門之亂 + 瀨戶內海的藤原純友之亂

  • 平將門
    • 桓武天皇後裔,又名相馬小次郎
    • 935: 殺死伯父取得大量土地
    • 許多莊園主忌憚而紛紛投靠 → 開始大頭症 → 自立為王
    • 940: 伯父兒子平貞盛殺死平將門
  • 藤原純友
    • 原本是地方官,受命剷除海賊,卻與之勾結,想成為海賊王
    • 939: 隨平將門一同起兵
    • 940: 被源經基討伐
  • 平清盛 & 源經基 → 武士從地方走向中央
  • 1156: 保源之亂(兄弟鬩牆) = 崇德上皇 VS 後白河天皇WIN
    • 支持後白河天皇的武士(平清盛 + 源義朝)走上政治舞台,開武家政治的先河
  • 1159: 平治之亂(源義朝不滿位階低於平清盛) = 平清盛WIN VS (源義朝 + 藤原信賴)
    • 平清盛動惻隱之心,沒有斬草除根源義朝之子鬼武者-源賴朝,僅流放伊豆

源平合戰

就是源氏和平氏之間的戰爭,平氏取得大權之後和之前的藤原氏衰敗原因差不多,後來源氏就聯合其他勢力反抗

  • 1180: 平清盛戰敗後EQ太低,就火燒東大寺
  • 源賴朝以鐮倉為根據地,向京都進軍
  • 1185: 源義經佈局,平氏完全被消滅
  • 兄弟相殘 = 源賴朝WIN VS (源義經 + 家臣武藏坊弁慶)
    • 後白河天皇挑撥

鐮倉時代(1192~1473)

Keyword: 蒙古渡海

  • 第一個以武士為主體的政權 → 幕府
  • 源賴朝 → 北條氏 → 足利尊氏 → 應仁之亂 → 戰國時代

北條氏奪權

  • 在1180年,以仁王號招全國的源氏響應討伐平氏,當初地方貴族北條氏就已經和源氏有政治聯姻的關係,北條氏的支持對於源氏起兵有很大的作用
  • 1199: 源賴朝發生意外,墜馬而死,政權落入北條家的北條政子(出家為尼,尼將軍),四處暗殺源氏家族成員
  • 承久之亂 = 鐮倉幕府WIN VS 京都皇室

蒙古

  • 13世紀: 成吉思汗 → 忽必烈
  • 1274(文永之役): 對馬島 → 壹岐島 → 九州博多港 → 遇到暴風雨元氣大傷 → 退兵
  • 1281(弘安之役): 消滅南宋(1279) → 朝鮮與江南兵分兩路 → 遇到暴風雨損失慘重 → 退兵
  • 日本把神風作為吉祥象徵

足利尊氏奪權

  • 鐮倉幕府因戰爭而沒錢 & 背債、沒足夠的土地可以犒賞 → 御家人森77 → 霜月騷動(1285/11) = 安達泰盛 VS 北條氏WIN
  • 後醍醐天皇2度策劃倒幕接連因走漏消息而流產(1324正中之變 + 1331元弘之變) → 元弘之變引發各地響應 → 鐮倉幕府派遣足利尊氏 → 足利尊氏倒戈(1333) → 鐮倉幕府結束
  • 後醍醐天皇對倒幕有功之武士不聞不問(包含足利尊氏) → 大興土木、擴建皇宮 → 怨聲載道 → 1336足利尊氏發動政變 → 進入南北朝時代 → 成立足利幕府(室町幕府)

倭寇與明朝

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統一南北朝後,晉見當時明朝派來的使者,聲稱如果對中國稱臣,就必須要加強取締北九州附近對朝鮮與中國沿海影響甚大的海盜,以及朝貢,通常背朝貢的對象會回禮,價值是原本貢品的數十倍以上,當時的室町幕府稱不上富裕,就答應了

1401年,足利義滿遣使朝貢,明朝賜封其為日本國王,並開放寧波港與日本通商

文化

北山文化 = 武家文化 + 公家文化 + 中國文化

  • 北山鹿苑金閣寺: 1397足利義滿興建
  • 庭園設計: 天龍寺庭園、龍安寺庭園
  • 繪畫: 捨棄鮮豔色彩、黑白水墨,畫家有吉山明兆、如拙、天章周文
  • 能劇: 觀阿彌、世阿彌父子集大成,代表作⟪風姿花傳⟫

東山文化 = 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時代的文化

  • 1490年足利義政建造的慈照銀閣寺
  • 庭園: 枯山水,大德寺庭園、龍安寺庭園
  • 繪畫: 山水畫集大成者為雪舟(畫聖),四季山水圖、秋冬山水圖
  • 花道、香道、茶道、連歌開始萌芽

應仁之亂(1467)

  • 足利義政之子足利義尚 VS 足利義政之弟足利義視
  • 沒有贏家還賠掉室町幕府的威信 + 大饑荒 = 各地諸侯大亂鬥

戰國時代(1473~1603)

Keyword: 比拳頭、下剋上

大致的進程

織田信長差一點統一天下 → 被家臣明治光秀背刺而亡(本能寺之變) → 豐臣秀吉接位 → 關元之戰由德川家康勝出 → 開創江戶幕府

  • 1575: 織田信長打敗武田賴勝
  • 1582: 本能寺之變,明智光秀奪權 → 羽柴秀吉(之後的豐臣秀吉)打敗明智光秀
  • 1585: 羽柴秀吉出任關白並受冊封為豐臣
  • 1588: 秀吉為了避免下剋上的情況發生,發布刀狩令 → 嚴禁百姓持有武器、收繳武器為鑄造打佛所用、鼓勵農民專心耕作
  • 1590: 北條氏開城投降,豐臣秀吉完成統一的壯舉
  • 1591: 制定士農工商階級以及最下等的穢多、非人賤民這個階級,美其名是安定社會秩序,只是幕府控制社會的手段
  • 1592: 進攻朝鮮(文祿之戰)(不知道腦袋是不是短路,明明政局穩定還要向外侵略)
  • 1597: 秀吉病死,結束攻打朝鮮的戰爭
  • 1600: 關原之戰

有名的人物

  • 北條早雲
  • 武田信玄
    • 甲斐之虎,喜讀孫子兵法
    • 風林火山: 疾如風、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
    • 1572: 曾打敗織田信長汗德川家康聯軍
    • 1573: 病逝
  • 上杉謙信
    • 越後之龍
    • 與武田信玄為宿敵
  • 今川義元
    • 東海道第一弓取
    • 有駿河、遠江、三河之領土(當時勢力最大的大名)
    • 行經狹桶間遭織田信長奇襲,遭斬首
  • 伊達政宗
    • 奧州獨眼龍
    • 選擇臣服豐臣秀吉之下

貿易

  • 15世紀末: 大航海時代
  • 1543: 葡萄牙人遇到海難 → 到日本種子島 → 火槍傳入日本 → 加速統一腳步
  • 葡萄牙火槍 + 中國絲綢 ↔ 日本白銀
  • 1549: 基督教進入鹿兒島 → 大名為了獲取貿易利益信教 → 大量一般人民信教
  • 1582: 大名派少年使節團去羅馬晉見教皇

江戶時代(1603~1853)

Keyword: 鎖國

  • 1612: 禁教令,當時天主教徒太多,家康怕其勢力會太大,開始驅逐傳教士
  • 1628: 實施踏繪,也就是要求長崎居民踐踏聖母瑪利亞像,顯示幕府禁教的決心
  • 1633~1638: 連續發出四道鎖國令
  • 1637: 島原之亂,大規模農民反抗禁教令
  • 1639: 發出第五道鎖國令禁止葡萄牙人來通商,只允許荷蘭和中國
  • 18世紀~19世紀前半: 很多國家會來日本挑戰通商
  • 1825: 發布數道異國船打退令,只要發現異國船,不論目的一律攻擊
  • 1853: 黑船來襲

貿易

  • 朱印狀(類似現在的護照)可以通行與貿易的國家: 台灣、琉球、菲律賓、馬來半島、爪哇
  • 出口: 白銀、銅礦、鐵礦、硫磺、武士刀、工藝品
  • 進口: 絹織品、砂糖、香料、鹿皮、鯊魚皮

文化

元祿文化(17世紀後半)

  • 以士農工商為題材,又名盯人文化,反應庶民生活
  • 元祿三文豪
    • 松尾芭蕉: 俳聖(只有三句,5字、7字、5字),⟪奧之細道⟫
    • 井原西鶴: 開創浮世草子文化(寫實小說),⟪好色一代男⟫、⟪好色五人女⟫
    • 近江門左衛們: 日本江戶時代莎翁,⟪曾根崎心中⟫、⟪國姓爺合戰⟫

國學 = 復古文學

  • 起因是鎖國政策導致部分日人對於自身文化的重視,主張捨棄過去的儒學和佛學
  • 開始研究⟪古事記⟫、⟪日本書紀⟫、⟪萬葉集⟫
  • 四大名人: 平田篤亂、賀茂真淵、本居宣長、荷田春滿

化政文化(19世紀前半)

  • 背景: 江戶幕府由盛轉衰 → 經濟下行 → 憑藉文藝抒發苦悶
  • 諷刺文化為大宗
  • 文學 = 滑稽本(庶民生活) + 人情本(男歡女愛) + 洒落本(人性弱點) + 讀本(歷史傳說)
    • ⟪吉原楊枝⟫、⟪志羅川夜船⟫、⟪南總里見八犬傳⟫
  • 和歌: 狂歌與川柳都是諷刺社會陋習、弊端
  • 浮世繪: 現世風俗民情為主體的畫作,美人畫、演員畫最受歡迎

幕末時代(1853~1889)

黑船來襲

  • 1853/07/08: 東印度艦隊司令佩里(Matthew C. Perry)奉美國總統菲爾莫爾(Millard Fillmore)之命,率領四艘艦隊出現在橫濱浦賀港,遞交國書望盡快開國通商 幕府分成開國與攘夷派,只能拖延明年再討論,讓Perry明年再來。到了1854年Perry在海面一字排開最新的蒸汽船炮口對準橫濱港,僵持一個月後就幕府屈服,同意開國
  • 1854/03/31: 美日簽訂不平等條約-⟪日美親善條款⟫又名⟪神奈川條款(Kanagawa Treaty)⟫
    • 美可設領事館並給予最惠國待遇
    • 開放下田、箱館(今函館)
  • 衝擊: 就像和外國簽訂0關稅會對本土產業造成衝擊是一樣的,西方世界初次進入日本,帶來許多工業化革命後的產品,破壞傳統產業 → 大量人口失業 → 改鑄貨幣 → 通貨膨脹 → 各地藩主起身反抗

幕府 VS 尊王攘夷(倒幕派): 兩邊都在搞暗殺

  • 1862: 幕府接受薩摩藩藩主津島久光提議要改革,引進三兵戰術(步兵、騎兵、炮兵),並設立京都守護職=壬生浪士組=之後的新選組,由近藤勇擔任隊長,土方歲三擔任副隊長
  • 幕府 + 薩摩藩 + 新選組 VS 攘夷 + 長州派 + 攘夷志士
  • 1863: 薩摩藩發動八一八政變,驅逐主張尊王仁夷的長州派公卿
  • 1864: 新選組在池田屋展殺攘夷志士(池田屋騷動) → 京都由薩摩藩主導 → 長州藩像京都發動攻擊卻失敗(禁門之變) → 朝廷反打回去長州 → 長州藩直接投降 → 攘夷志士覺得長州藩的保守勢力變大 → 另外組成奇兵隊發動政變奪權成功 → 開始向列強購買現代化武器企圖以武力倒幕
  • 1865: 德川家茂再次征伐長州 → 同年八月德川家茂病逝 → 幕府宣布停戰
  • 1867: 德川慶喜決定大政奉還將政權交還給天皇,新選組退出歷史舞台
  • 1868/01: 新選組潰敗,局長近藤勇背斬首,土方歲三脫逃,與舊幕府勢力北上到北海道
  • 1868/12/25: 土方歲三佔據五陵郭城並成立蝦夷共和國
  • 1869/05/11: 土方歲三戰死

薩摩藩 VS 長州藩

  • 原本是: 擁幕 VS 倒幕 → 兩者由坂本龍馬撮合後合體變成都以倒幕為目標
  • 兩個組織都有和外國打過仗,皆意識到當時的日本與外國的差距

明治維新

具體事項

  • 重組政府: 三權分立+議會
  • 中央集權
  • 開國睦鄰: 建立互惠,放棄鎖國
  • 打破社會階級四民平等並設戶籍
  • 西化、除陋習
  • 開設銀行: 金融自主

歷史進程

  • 1881: 政府同意開設國會,隨後板垣退助成立自由黨,日本歷史第一個政黨
  • 1882: 伊藤博文考察歐洲諸國決定以德國憲法為藍本制定日本的新憲法
  • 1889: 頒佈⟪大日本憲法⟫,成為亞洲第一個現代化立憲國家

文化改革

  • 食: 開始吃牛肉、麵包和啤酒
  • 衣: 不留髮(丁髷ㄑㄩ),不帶刀,穿西裝
  • 住: 洋式建築 + 瓦斯燈
  • 行: 乘合馬車、開通電信、郵政系統、火車
  • 娛樂: 1876日本有第一個公園(上野公園)

近現代(1889~1945)

  • 1861~1895: 中國自強運動 - 理由與主要改革內容簡單版
  • 1875: 日希望朝鮮像當初黑船一樣可以開國通商
  • 1876: 日本與朝鮮簽訂不平等條約⟪日朝親善條約⟫(《江華島條約》)
    • 承認朝鮮王朝為一獨立國家,讓朝鮮不再是中國清朝的冊封國
    • 中國來干涉,日清關係緊張
  • 1885: 日清簽訂⟪天津條約⟫: 規定中日兩方都必須從朝鮮撤兵,等到朝鮮有事的時候再同時出兵
  • 1894: 朝鮮爆發東學黨之亂(在朝鮮發生的一次反對兩班貴族和外國勢力的農民武裝起義) → 中日雙方皆派兵鎮壓 → 中方要求日方共同退出朝鮮 → 日方建議雙方留下改變朝鮮政局 → 日本攻入朝鮮皇宮批破當局廢除中國宗主權並清除清軍 → 甲午戰爭 → 北洋艦隊團滅 → 中國的自強運動失敗
  • 1895: 李鴻章前往日本馬關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馬關條約⟫
    • 賠償兩億兩
    • 割讓台灣、澎湖與遼東半島
    • 允許朝鮮獨立並獲得領事裁判權
  • 遼東半島再俄國協同德國與法國的干涉下,強硬要求日本歸還清國,日本只能勉強答應 → 和俄國有嫌隙
  • 1900: 中國發生排洋的義和團運動 → 八國聯軍攻入北京 → 俄國趁亂佔領滿州 → 威脅日本在朝鮮的利益 → 日本內部分成協商派(以伊藤博文為首)與主戰派(首相桂太郎為首)WIN
  • 1904: 日俄戰爭,日本慘勝
  • 1910: 日韓簽訂⟪韓國合併條約⟫,正式將韓國納入殖民地

第一次世界大戰

  • 1912: 明治天皇過世,大正天皇即位
  • 1914: 奧匈帝國皇儲在今波士尼亞的塞拉耶佛被暗殺,演變成兩個國際勢力的抗爭
    • 同盟國: 德 + 奧 + 義 VS 協約國: 俄 + 法 + 英
    • 日本以日英同盟為由像德國宣戰 → 利用戰爭空檔奪取德國在亞洲的利益(山東半島) → 並且出口很多物資給戰爭國家發戰爭財 → 國內主戰派大喜 → 漸漸走向軍國主義
  • 1915: 日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要求⟫,逼迫中國承認日本在山東的權益、擴大滿州的權益以及僱用日籍顧問 → 袁被迫同意
  • 1917: 俄國大革命
  • 1918: 一戰結束
  • 1920: 國際聯盟成立

從軍國主義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1923/09/01: 關東大地震 → 各種陰謀論 → 屠殺在日朝鮮以及中國人 → 助長日本軍國主義對外侵略的火苗
    • 銀行全毀 → 金融混亂 → 銀行實施特別融資 → 銀行負債超過三億日圓(1927) → 面臨破產 → 消息走漏造成擠兌 → 宣布黃金出口解禁(1930) → 提高日幣匯率 → 黃金外流超過兩億日圓 → 匯率節節高升 → 出口貿易困難(對外國人來說東西變貴) → 許多企業倒閉 → 助長帝國主義思潮
  • 1929~1939: 美國經濟大蕭條
  • 1931/09/18: 在中國滿洲的日本關東軍罔顧內閣的不擴大方針,擅自發動侵略行動,在奉天郊外的柳條湖附近炸毀南滿州鐵路,藉此展開軍事行動,稱為九一八事變
  • 1932/03: 日本政府完全無法控制在中國的關東軍,扶植親日政權的滿州國,溥儀出任執政 → 國聯認定滿州主權屬於中國,日本應該退出
  • 1932/05/15: 當時的人民過的太慘了 → 將希望寄託在右翼以及軍國主義分子 → 武裝分子集結成功射殺首相犬養毅 → 許多民眾認為這是為了日本以及天皇而引發同情,紛紛請願從輕發落 → 法官從輕發落 → 軍國主義者氣焰囂張 → 海軍上將齋藤實出任首相 → 軍權政治開始
  • 1933: 日本退出國聯
  • 1935: 日本逼蔣介石簽署塘沽停戰協議 → 蔣因為專注在國共內戰而被迫答應
  • 1935/12: 張學良主張抗日優先而發動西安事變 → 迫使蔣介石和共產黨合作 → 全面抗日
  • 1936: 日本因退出國聯 → 孤立無援 → 積極尋找盟友 → 歐洲的德國(皆為法西斯國家)
  • 1937/07/07: 日軍藉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城搜查遭到守軍拒絕而發生武裝衝突(七七事變)
  • 1937/09: 二戰開始 → 軸心國: 日、義、德 VS 其他
  • 1937/12: 南京大屠殺 → 中國政府緊急遷都重慶 → 用空間換時間
  • 1941/12: 偷襲美國珍珠港 → 太平洋戰爭爆發
  • 1942/06: 中途島戰役是整個戰爭的轉捩點,日軍開始節節敗退
  • 1943/11: 美英中討論⟪開羅宣言⟫: 討論如何結束戰爭以及確認日本必須無條件投降
  • 1944: 塞班島陷落
  • 1945/02: ⟪雅爾達密約⟫: 英美說服史達林對日宣戰,俄方的條件是要承認蘇聯在東北亞的權力
  • 1945/03: 硫磺島戰役,日軍幾乎全滅
  • 1945/05: 希特勒自殺,德國投降
  • 1945/06: 沖繩島也被美軍佔領
  • 1945/07: ⟪波茨坦宣言⟫: 美英蘇再次重申日本必須無條件投降
  • 1945/08/06: 第一顆原子彈落在廣島
  • 1945/08/08: 蘇聯向日本宣戰(姍姍來遲)
  • 1945/08/09: 第二顆原子彈落在長崎
  • 1945/08/15: 玉音放送宣布⟪終戰詔書⟫,接受⟪波茨坦宣言⟫

戰後(1945~)

  • 1945: GHQ(General Headquarters,以麥克阿瑟為首的聯合國盟軍總司令)進駐日本並把總部設在東京 → 逮捕戰犯(東條英機、坂垣征四郎、石井松根)
  • 1945/11: 五大改革
    • 主張男女平等: 20歲以上女性有選舉權
    • 保障勞工權利: 設立工會、罷工自由
    • 實施自由教育: 以教育剷除軍國主義思想
    • 廢除專制政治: 國民有政治言論自由
    • 促進經濟民主化: 解散財閥,實施土地改革
  • 1946/01/01: 天皇發表⟪人間宣言⟫ → 大大降低天皇權威性 → GHQ不追究天皇刑責 → 有助於國內社會安定
  • 1946/11/03: 麥帥草案正式公佈,⟪日本國憲法⟫
  • 1947/05/03: 開始實施新憲法

戰後的日本

  • 經濟蕭條,回到1920水準
  • 軍事產業崩潰
  • 失業人口達到1400萬
  • 住宅不足
  • 通膨
  • 犯罪率上升

世界變化

  • 1950/06/25: 韓戰爆發,北韓軍突然跨越北緯38度線,佔領南韓漢城(今首爾),聯軍節節敗退一度退到釜山
  • 1951~1953: 日本像一戰那時候一樣,不斷發戰爭財,出口紡織、機械、金屬類為大宗,扭轉戰後不景氣的狀態 → 戰後社會復甦快速
  • 1951/09/08: 簽訂⟪舊金山條約⟫,讓日本自立,同時簽訂⟪美日安全保障條約⟫(⟪安保條約⟫)
    • 承認日本主權
    • 日本應放棄朝鮮、滿州、東南亞、台澎金馬等地的統治權
    • 放棄枝領土由聯合國信託統治並輔導該區域獨立
    • 仍保有集體自衛的武裝權
    • 合約生效的九十天內,佔領日本的盟軍應盡速撤離
  • 1956: 日本正式加入聯合國

學潮

當時有些人覺得安保條約不平等,因為內容如下,美軍的存在對於主權獨立的日本也是一種諷刺

  1. 為了日本的國家安全,美軍可以繼續駐紮在日本
  2. 日本受他國侵略實,美軍可出動協助鎮壓
  3. 日本應增加國防能力,防止他國侵略
  • 1960/01: 數百名學生聚集再羽田機場靜坐抗議,意圖阻止⟪新安保條約⟫的簽訂
  • 1960/05: 國會強行通過⟪新安保條約⟫ → 三十萬人上街抗議(女學生樺美智子被警察毆打重傷身亡)
  • 1968年末: 東大事件: 東大醫學部學生為了抗議實習期間無給薪的不合理待遇,進行無限期罷工、罷課,卻遭到校方強硬處分,學生團體全共鬥發動抗爭 → 佔據安田講堂阻止畢業典禮 → 五十餘校學生響應
  • 1969/01: 警方進入安田講堂強行清場 → 全共鬥解體 → 分裂出更激進的赤軍聯 → 逐漸被社會唾棄

世界變化-續

  • 1973/10: 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埃及和敘利亞聯軍忽然發動攻擊,企圖奪回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及戈蘭高地 → 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為了報復歐美各國挺以色列 → 限制石油出口並調漲油價四倍 → 石油危機 → 全球性經濟衰退
  • 1985: 蘇聯由戈巴契夫掌權,實施改革開放 → 共產國家瓦解
  • 1985/09/22: 美日英法德五國簽訂⟪廣場協定⟫
  • 1989: 日本經濟泡沫化
  • 1989: 柏林圍牆倒塌
  • 1990: 東西德統一
  • 1991: 波斯灣戰爭,為了解放被伊拉克併吞的科威特
  • 1995/03: 奧姆真理教成員在教主麻原彰晃的指使下,在東京地鐵多處施放沙林毒氣
  • 2001: 以賓拉登為首的恐怖組織蓋達發動911事件,其後美國針對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發動反恐戰爭
  • 2011/03/11: 三一一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