ソロモンの偽証(所羅門的偽證-事件)
- 作者: 宮部美幸
- 出版社: 新潮社
- 出版日期: 2012/08/24
- 譯者: 王華懋
- 譯版出版社: 獨步文化
- 譯版出版日期: 2014
心得
這是我看宮部美幸的第一部小說,他的文筆算是我看過的作家中非常好的,也是我很喜歡的風格,他常常會把一個事情或心情,用非常細膩且具象化的方式書寫,看的過程也會不由自主的內心直呼: 「對,就是這種感覺」,也就是完完全全描述出那樣的心情和內心的糾結,我以前在寫文章的時候也習慣用這樣的方式表述,當然技巧上還是羞見於人
角色功課做得足就會讓角色的行為更具說服力,並且寫出來的角色心理狀態也會更細膩,包含在寫有毒的家庭關係這方面,柏木宏之這個角色真的被宮部美幸剖析的直通內核,那一層層的偽裝、委屈和洞悉沒有未來的家庭關係,都被很好的寫了出來,如果自己身邊有像柏木宏之這樣的朋友(我猜應該不少),一般人頂多能夠觀察出一些細微的內心變化,但要像宮部美幸那樣完整寫出來就又是另一回事,他知道如何用一些常見的技巧,軟化讀者吸收這些資訊的難度,這是我覺得很厲害的地方,在這本書中,幾乎每個有出場的重要角色,內心OS都很多,代表他們都蠻習慣和自己相處,也很了解自己,同時也極度理性,知道什麼是情緒、氣話、語言的力量,就拿藤野涼子來說,對於自己的同班同學死亡,他沒有任何傷心的感覺,原因也非常簡單,就是他們不是朋友,但他會在一眾聲淚俱下的同學中,反思自己是否太無情,這是非常熟練自我覺察的表現。
但可能有人看完會說,這只是無端的猜想,擅自揣度人的黑暗面,就拿卓也的班導師森內惠美子老師為例,他對於卓也的印象可以說和他的哥哥柏木宏之類似,但這樣的無端的黑暗面指控真的有道理嗎?不會只是因為他不喜歡這個學生就無的放矢的抹黑?我會說,如果寫作功力以及角色功課不夠,又或者是當事人身旁的額外描述如果不夠都有可能面臨這樣的疑惑,但宮部美幸厲害的地方在於,除了柏木卓也本身的個性很立體以外,身旁的人之於卓也的關係以及看法也同樣夠立體,這也增加了讀者對於他們描述卓也的可信度,不會說一定”正確”或”貼近現實”,但一定夠合理,不管是同屆的古野章子、藤野涼子、森內老師或者是他的父母以及哥哥宏之,每個人的獨白都在強化讀者對於卓也的形象。
到底學校面對學生死亡要做出多少回應
這個是討論學校面對柏木卓也死亡時,做出的回應,如果依照必要程度可以分成以下幾種
- 召開二年級家長說明會
- 說明事件的人事時地物
- 說明案件進度
- 說明解剖結果
- 說明當事人身邊的所有事情,包含和別人起衝突、家庭關係、為何拒絕上學
- 揣測當事人的死亡原因
- 揣測嫌疑人
會想要討論這個是因為,站在學校的立場,可能只想要討論到目前僅知悉的事實,但毫無疑問的這場說明會在我來看就是一場鬧劇,因為上述所列的全部都被挖出來了,但站在家長的角度好像也很合理,如果柏木卓也不是自殺,那就代表嫌疑人可能是之前和他起衝突的校內惡霸,此時單一事件就會被上升到校園安全,那我的小孩安全嗎?校方到底要透露多少才可以既安撫家長,又不過度揣測案件的調查,同時校方的工作人員也不會被過度譴責,這是個很難的問題,當然會演變成這樣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家長和校方有一些不信任,另外說明會也有一些搧風點火的激動派家長,造成說明會中校方呈現完全守勢,異常艱辛又被感同情。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正義
站在學校的立場,保護其他學生就是校長正義;站在前鋒新聞記者茂木的立場,揭發真相就是正義;站在東城縣警署少年課的佐佐木禮子的角度,靠證據辦案就是他的正義;站在學生三宅樹里的角度,把柏木卓野的死因歸咎在大出三人組的身上就是他的正義;彼此都懷鬼胎,尤其是三宅樹里,因為一己之私,而胡亂操控媒體、警察的認知,校長雖然已經知道原委卻礙於自己的正義而無法告發,偏偏記者茂木的立場又從單純的揭發真相變質,認為一切的一切都是官官相護,只能說每個人在當下所做的大部分決定都有非常強烈的理由並且合理,卻又不失人性,從這部小說中可以看到很多其他影視作品的影子,例如由堺雅人飾演的《王牌大律師》中提到,隨便的操弄事實,只為了把人民心中的正義抒發,並且把罪惡安在那些我們認為看起來應該是犯人的人,這不是很荒謬嗎?
這讓我想到一個問題,有人問:為什麼要常做善事、要當好人?
我想就是為了避免自己落入大出俊次以及森內老師那樣,大出俊次就不用說了,如果自己平常的作為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隨便與別人起衝突、可溝通,最重要的是在其他師生眼中的形象稍微正面一點,就算被點名是柏木卓野的殺人兇手,我想輿論也不會一面倒吧?而森內老師就真的比較倒楣了,被一個神經病的鄰居陷害,如果平常的形象再好一點就可以避免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當然,我不是譴責受害者,而是在沒有任何證據、某人又別有居心的極端情況下,自願讓別人相信自己真的就是最後的脫身方法了,我們也常常會看到網紅或演藝圈的爆料,部分沒有媒體識讀的人通常會乖乖站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又找不到更多證明作證自己清白的時候,往往就只能用自己過去的形象和支持者借貸信任這東西,回到一開始的問題,為什麼要做善事或當好人,倒不是為了Karma這樣虛無飄渺的東西,只是作為未來的保險罷了!
宮部美幸厲害的地方在於他讓每個角色都很立體,不只是主要角色,連旁之末節的小配角也很有自己的想法,所做的決定非常能夠說服讀者,彼此之間的衝突也很合理,到下半部的時候已經可以發現事件的態勢已經逐漸一發不可收拾,但事件本身的發展卻驚人的無違和,甚至環環相扣。
喜歡的字句
- P31~P32
男孩很快的又轉向正面,比回頭時更加快了腳步,在小雪紛飛中逐漸遠去了。男孩彎過轉角,米色的背影消失後,修造不自覺的皺起了眉頭。 零星的小雪在凍結的人行道上附上薄薄的一層白,只能留下依稀的腳印。男孩的腳印也在上頭點點延續。 尋著他的腳印望去,回頭的地方,腳步稍微躊躇了。那一清二楚的反映出他內心一瞬間的躊躇情狀。那孩子是不是想說什麼?是不是其實陷入了某種困境?修造頓時不安起來,怔在原地。不肯放過街頭荒唐行徑的雞婆老頭子,是不是應該秉著天生的愛管閒事,更深入了解一下那個男孩?
- P35
撲設在父親的人生道路上的磚塊,樹木最多的一樣也是孤做,完全沒有其他女人介入的餘地。即使如此,或許磚塊的縫隙間偶爾也會開上衣兩躲蒲公英,但應該是不會有百合或蝴蝶蘭的。
- P171
就不能設法改變軌道嗎?─涼子想了。柏木卓也的軌道。幾乎沒有人知道柏木卓也走在哪條軌道上,他的地圖只屬於他,會不會就連親兄弟,也不曉得他的地圖上畫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