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oon コクーン(cocoon 繭:沖繩姬百合隊的血色青春)
- 作者: 今日マチ子
- 出版社: 秋田書店
- 出版日期: 2010/08
- 譯者: 黃鴻硯
- 譯版出版社: 臉譜
- 譯版出版日期: 2021/07
心得
故事參考真實存在的姬百合學徒隊,是一群1944/12於日本沖繩縣以照顧日本軍為主要目的而訓練的女子學徒隊,在真實歷史中1945/06,沖繩島被美軍佔領,其中有非常多集體自決的場景,這是一本用偏硬派寫實的角度訴說戰爭的恐怖,不管是屍體在殘破不堪、味道、蛆蟲肆意攀爬、強暴等等,不過我看到結局發現更令人細思即恐的角度隱含其中
繭
為什麼書名要叫COCOON,也就是繭?為什麼從頭到尾會一直提到繭?表面上可以說繭就像一層蠶的外殼,是一種對美好事物的想像,又或者是短暫逃避現實的保護泡泡,不過如果再看第二次、第三次,會對開頭女主角桑問老師關於煮蠶的話題,會覺得特別突兀,因為作者用了整整一頁的篇幅描述老師的回答,如果這僅僅是那麼簡單的描述,這個份量稍微多了一點,又或者說這一段根本不是那麼重要
桑:煮蠶的時候,蠶在繭裡還活著對吧?他們會在什麼地方生下一批蠶卵呢?
老師:又突然丟出問題給我呢…
桑:我想說難道會全部殺掉嗎?如果沒有活下來的蠶…
老師:第五齡之後會營繭,就是吐絲,在這個階段會變成繭。蛹化之後會在不傷到生絲的前提下,活煮蠶繭,不過呢,我們會讓其中幾隻蠶活下來,讓他們生出下一批蠶。讓其中幾隻蠶活下來,連結到下一次循環。這樣懂了嗎?最近一直沒上課也沒社團活動呢…老是在做工。雖然想多幫你們上課…明明是島上第一女校,真是太可惜了
桑:不會的!因為現在這關頭應該為國家努力!老師,非常感謝您。
煮繭是製蠶絲的其中一個流程,從這個步驟結合最後的結局,會有不一樣的觀點。最後,桑被敵方士兵發現後變成俘虜,與其他家鄉的老弱婦孺一樣
- 桑看到自己的媽媽發現他身上有肥皂的味道,肥皂在本書中是一個非常關鍵的道具,可以解讀成安心、脫離現實之類的
- 最後桑說道:繭(真由)毀壞,而我羽化。代表真由在漫畫中一直是一個保護蛹(桑)的人,而她雖然無法飛行卻還是想活下去,
- 結合前面和老師的對話
- 桑在這作中的心理狀態實在是強的可怕,試想一個國中少女面對戰爭,還不會有心裡陰影,本身就已經超強了,結局居然還有辦法和媽媽團聚、家裡養的貓還有辦法回家、爸爸和哥哥也還活著
我會想成這一切都有可能是桑為了逃避現實的幻想,又或者是她其實已經死了,這是她在彌留之際的夢想。如果是前者會比較恐怖,因為她要逃避的現實是什麼呢?還記得老師說煮蠶繭會讓幾隻蠶活下來連結到下一次循環,書中和電影也有提到要以乾淨的身體死去,而活下來的那些人會不會被當成某種慰安婦的機構存在呢?
雖然,看了老師的訪談文章[^1],我看不出老師有這個意圖就是了,不過文學嘛,每個人解讀總是不同的,
電影
在今年(2025)改編成1小時的動畫電影版,是一個非常好的改編,過程雖然和諧非常多的場景,而且加入一些可愛的日常片段加深後期的反差,但更注重故事性,漫畫則是注重文學性。
桑的個性在一開始和漫畫完全不一樣,是一個比較微懦和躊躇的人,例如:雖然發現敵機的身影,但卻不敢大聲告訴別人;雖然製作了真由的禮物,卻因為和其他人的比較相形見絀,而遲遲不敢送出去。因此,在他們被攻擊的時候,會發現所有噴血的場景都用花散落取代;在醫院的時候,面對成堆的病人、高壓的環境、同伴的死亡,種種經歷也讓桑撐不下去,同樣是依靠真由的咒語撐過來的,但最後卻是真由比桑更快陷入絕望,這和漫畫中不一樣。在一群學生要自決的時候,也是桑拉著真由逃離。
自此,他變得能夠看到真正的血的顏色,最後的最後看到的美國士兵也不是白色一片,而是真正的一個人,劇組用這些畫面,在在表現出桑被迫成長的過程,以及明顯的角色曲線,做的非常好也非常心疼這些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