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銀翼殺手)
- 作者: Philip K. Dick
- 原文出版日期: 1968
- 譯者: 祁怡瑋
- 譯版出版社: 寂寞
- 譯版出版日期: 2017/09/01
以下文字部分與AI討論
有八名連鎖六型(Nexus-6)的新型仿生人從火星出逃來到地球,洛杉磯賞金獵人Rick Deckard接獲探長Harry Bryant的委託,必須要把剩下的六名在逃仿生人除役,而另一方面Rick Deckard還在苦惱自己沒有養真正的綿羊,索性完成這一趟任務就可以取得足夠的資金完成自己的夢想…
Prerequisite
世界觀
這部小說設定在一個近未來的末世地球,背景是一場稱為「終極世界大戰」(World War Terminus) 的毀滅性核戰後的世界,地球受到嚴重放射性塵埃污染(radioactive fallout),大部分動植物死亡,許多地區不宜人居。人口大規模遷移至太空殖民地,特別是火星。政府鼓勵人類移民,移民可獲得免費仿生人(android)僕人 作為誘因。地球上的居民大多是留下來的次等公民,或因健康、基因問題無法移民的人,稱作「特種人」(specials) 或「雞頭人」(chickenhead)。
而在火星上的部分仿生人可能會叛變,包含攻擊人類或逃離底層並且被剝削的工作環境,跑到地球,此時地球就衍生了一種新職業:賞金獵人(bounty hunter),只要抓到一名在逃仿生人,並且成功「除役」,就可以領到1000元。
而仿生人和一般人類無異,並且有些仿生人的出廠設定就是被植入假記憶,導致他們不知道自己是仿生人,所以賞金獵人需要利用一種測驗,書中翻譯為孚卡系統(Voigt-Kampff test),判斷眼前的實體為真人還是仿生人。
專有名詞
參考資料: 三個《銀翼殺手》(上):電影裡那些消失的動物和「摩瑟教」
- 摩瑟教(Mercerism)
他們提供「共感體驗」和「共感箱」,人們只要雙手握住箱子,就能和眾信徒共同體驗,摩瑟教的神「維爾博.摩瑟」得道前的受苦體驗:在走上山頂時被反對者丟擲石塊;共同體驗可以一再重覆,如薛西弗斯推石上山般永無止盡。 與其他使用者透過「共感箱」共享體驗,受到的傷害並不致死,和信眾集體經歷的經驗則會產生宗教的救贖喜悅。仿生人無法體驗的這些,從而帶出人類、複製人與有智能缺陷的人類之間位階與缺陷的辯證關係。
- 共感箱(Empathy Box): 更高階的VR,能夠讓自己的意識與其他世界各地的人同步,有相同的視覺、嗅覺等,如果受傷,共感箱的所有人也會受傷
- 孚卡共感測試系統: 就是前面說的測試仿生人的測驗方法,無論一個訪生人的智力多過人,都無法理解摩瑟教追隨者例行的集體共感體驗
心得
這本出版於1968年,實際讀起來但卻完全沒有這麼久遠的感覺,反而看到非常多現在遊戲、影視作品的影子,包含印象非常深刻的⟪Detroit: Become Human (底特律:變人)⟫,而且裡面探討的哲學性議題某些我們也還沒遇到,可以說是非常經的起時間考驗的經典SF,但如果事先不知道他的世界觀的話,讀起來會覺得怪怪的,就是融入不進去劇情,所以還是推薦先看一下Prerequisite。總之這本書講述的僅僅是Rick Deckard抓捕六名在逃仿生人的⌈一天⌋,卻點出了非常多關鍵卻深遠的議題
可以延伸探討的問題
- 人和仿生人的差別 書中給出了作者的假說,那就是⌈共感性⌋(Empathy),也可以理解為同情心,這也就是為什麼某人或某政府或某集團,需要創造宗教,因為在這個宗教的領導人摩瑟承受過苦難,而該宗教宣揚大家要共同感受,並且分享自己的一切,這是仿生人無法理解的,只要地球上所有人都信這個宗教,那麼就可以非常輕易的知道誰是仿生人,即便最後知道這個宗教就是一個騙局,這不過是垂垂老矣的演員在廢墟般的三流背景中拍攝出來的,同時這也帶出另外一個問題:隨波逐流與盲從的人類和仿生人哪個更好?
- 什麼是宗教 在讀的過程中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要特別寫出摩瑟教這個設定,除了上述那個可以分辨仿生人的理由之外,好像沒有特別的感覺,而且事實上分辨仿生人可以直接用孚卡系統進行判斷,在書中也沒有特別哪個橋段是利用宗教這個概念判斷,但看了其他的書評(1)才有完整串起來的感覺,事實上宗教的設定除了是分辨人與仿生人之外,真正的用意是凸顯人類在地球上逃避現實的問題,就像最一開始介紹的⌈情緒調節器⌋那樣,為什麼要有這個東西呢?情緒不就是隨時隨地會變化的嗎,美其名可以方便的設定自己的情緒達到完美,但我們是不是在逃避不完美,而那個不完美太嚴重了,舉例來說:一天到晚擔心核輻射、還在鳥不拉屎的地方照顧自己的寵物、那個寵物還是假的、甚至還要隨時懷疑身邊的人誰是仿生人、極端的貧富差距,留在地球真的就是等死,這也太痛苦了吧!無法改變環境就改變自己,讓自己的心靈有宗教的寄託,並且和大家共享這樣的負面情緒,俗話說一袋米要扛幾樓,那肯定是越多樓越好;同時,也隨時調節自己的情緒達到完美以逃避這不完美的世界
-
為什麼孚卡系統的問題都和動物有關/為什麼所有人都要養動物,或者說對於動物這麼執著 每一戶都會飼養動物當作寵物,任何動物都可以,當然也包含用機器做的仿生動物,如果沒有飼養就會被指指點點,並且問別人家的動物是不是真的,是一件非常沒禮貌的事情,程度大概就像過年圍爐,被親戚問你的年薪多少差不多。而為什麼一定要養動物?
在小說設定中,終極世界大戰後(World War Terminus),地球滿是放射性塵埃,大部分自然生物(尤其是哺乳類、鳥類)滅絕或瀕危。活體動物變得極其稀有,成為社會中最珍貴的「奢侈品」與 地位象徵。而在這個世界裡,同理心被視為人類區別於仿生人的核心特質。養動物被視為展現同理心的一種具體表現,表示「我仍尊重生命、珍惜自然」。沒有養動物,或不在意動物,會被懷疑是 冷酷、缺乏同理心,甚至有可能被懷疑是不是仿生人。
但這真的可以當作分辨的標準嗎,那些會殘害動物的人以及認為天生共感能力比較弱的人要怎麼自證自己是人類,這不是一種False Positive嗎,而那些在人類環境生活夠久的先進仿生人,產生的感情,也會對動物產生同理心,但沒有被孚卡系統偵測出來,這樣不是False Negative嗎,還是我們要直接把仿生人的外觀直接設定成和人類不一樣,事實上在後續動畫影集中就有這樣的橋段,公司出產後會把編號藏在眼球下方,這樣就有唯一的基準,但我們無法判斷仿生人公司會不會出產和人類無異的仿生人,所以設定一個有效的孚卡系統就是必然要做的事情,這種哲學性思維還是多參考其他人的見解吧
-
對仿生人的除役產生同情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嗎 仿生人是物品還是人,我想這是很值得思考的問題,除役的代詞是殺人還是關機,作者意圖 → 打破人機二元論,Dick 實際上透過仿生人的描寫意圖打破「人/非人」的界線,挑戰讀者對「人格、意識」的定義。最終讓讀者發現:有些仿生人比人類還有「人性」
「除役(retire)」是一種 語言上的去人性化,避免說「殺死」。書中始終使用 retire 這個詞,而非「kill」。這是一種 倫理防衛機制,幫助賞金獵人心理上區隔自己在做的事情。
所以什麼是殺人?因為仿生人會掙扎求生,會表達恐懼,會有情感交流,而Deckard 多次經歷除役過程中,明顯產生類似殺人的內疚與創傷反應(尤其殺 Luba Luft、Pris 之後)。殺掉擁有意識與自我意願的存在,更接近「殺人」而非單純關機。如果對方能夠說「求求你不要殺我」,那麼行為還能叫「關機」嗎?小說正是透過這種場景反覆逼問讀者與 Deckard:你所謂的「同理心」到底適用到什麼範圍?
殺這個動詞是客觀還是主觀,如果我不覺得是殺,或者說我沒有產生內疚或罪惡感,那我的行為是殺嗎;另外,如果我殺的對象沒有苦苦哀求等反應,只是等待我執行完我的動作,那這個行為還是殺嗎,可能有人會說,這沒有那麼難,殺就是奪走某個實體的生命,導致這個實體失去原有的機能,那麼又回到原本的問題,什麼是生命,在自然科學中有完整的定義,但仿生人不符合這樣的定義,能算是生命嗎?假設不算,那我把不是生命的實體去除機能,這個過程是殺嗎?這真的太深奧了,希望有一些額外讀物,幫助我解惑,或者說,幫助Rick解惑
-
書名的涵義 動物在書中代表的可能一種階級,真的動物當然比假的還要值錢,也可以彰顯自己的地位,而電子羊在書中代表的可能是一種希望和夢想,因為大家都有寵物,只是真的還是假的差別而已,而那些沒有寵物的人要怎麼辦,中文書名很有趣,⟪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只是其中一種翻譯,但其實也可以翻成⟪仿生人會夢想擁有電子羊嗎?⟫,使用這個翻譯就有另外一層涵義,在書中普遍認為仿生人沒有共感性,也就是他們沒有情感,也就不會有”虛榮心”,因為虛榮心是忌妒以及自我滿足的表現,所以如果使用後面這個翻譯,就會出現如同1所說的,這既是諷刺主角的虛榮心也是在問仿生人真的沒有情感嗎?
在書中,可以看到很多作者對這個問題自答的設計橋段,例如:那個對藝術有特別情感的仿生人Luba Luft,他在藝術展覽中看到Edvard Munch (愛德華·孟克)的⟪Puberty(青春期)⟫看了良久;和主角發生關係的Rosen公司出產的仿生人Rachael Rosen,因為Rick持續除役自己的同類而心生報復殺了Rick完成委託後買的第一隻真正的母山羊;以上種種橋段都顯示,仿生人有情感,而且想要活下去,這也顯示Rachael的心理狀態是很複雜且混亂的,因為她和Rick發生關係是公司交派的任務,讓Rick產生同情進而取消除役剩餘的仿生人,但她發現自己對Rick有特殊的情感,當她知道Rick完成任務後覺得背叛,才會產生報復,這整段其實交雜在不同的篇章,所以不是很容易可以連結,但基本上這本書的基調就是這樣,導讀的書評也是這樣評價,Philip會把不同的概念分散在書中,細細品味會發現每個概念都可以和別的橋段連結,而把這些連結再往下發散、延伸,就又是另外一部新的作品了
喜歡的字句
- P50
一片死寂,從木器和牆壁冒了出來,惡狠狠的全力重擊他,彷彿一座巨型風車產生的風力。他從地板升起,從鋪滿整個地板的灰色破地毯浮現;他從廚房裡全壞或半壞的設備釋放出來;從伊西多爾住到這裡以來就不曾用過的故障機器掙脫出來;從客廳那盞無用的立燈流洩而出;從點綴著蒼蠅的天花板默默降下,和他自己合而為一。事實上,死寂從他視線範圍內的所有物品中現身,就彷彿他一心要取代所有摸得著的事物。於是乎,他不只襲擊他的耳,也入侵他的眼。當他站在沒有動靜的電視機前,那份死寂不只看的見,也以他自己的方式活著。他是活的!之前他就常常感覺到他凌厲的攻勢,他來的毫不客氣,顯然迫不急待。這世界的死寂,不再收斂一絲一毫,尤其當他實際上已經大獲全勝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