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s Cradle(貓的搖籃)

Cat’s Cradle(貓的搖籃)

  • 作者: Kurt Vonnegut
  • 出版社: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 出版日期: 1963/03/18
  • 譯者: 謝瑤玲、曾志傑
  • 譯版出版社: 麥田出版
  • 譯版出版日期: 2007/10

這是一本針對科技盡頭與人類未來的寓言之書,探討人類開發科技到極致後,人類會把自己這個種族玩死。故事描述一個作家John(約拿)在發生一系列人類滅亡之後所記述的事情,包含他為什麼想寫這本書以及事情是怎麼發生的(但其實要體會這件事其實是看到結局才會知道,所以算劇透),John一開始其實是想要寫一本關於原子彈之父(Felix Hoenikker,虛構人物)這個人的性格與周圍人事物,算是生平之類的以及他為什麼要開發出原子彈,日本廣島在1945/08/06當天被投下原子彈,他當時的反應如何等等,他訪問了很多人,包含他的子女以及前主管,卻意外得知Felix死之前開發出一個名為Ice-9(冰-9)的新科技產品,並且讓他的子女們(大姐Angela Hoenikker;二哥Franklin Hoenikker;小弟Newton Hoenikker,一個侏儒)持有,但他們卻利用這個東西讓他們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最後卻荒謬的讓世界毀滅。

心得

整體看下來是還算有趣,因為很荒謬,只是寫法上需要習慣,讀起來是順的,但劇情編排頗有一點點點諾蘭的感覺,另外整體看起來寫作手法非常謎語人,所以一定要二刷,不然會覺得前面的那些看不懂的地方會變得無意義,還有作者想要闡述的東西很多,很難抓到除了科技 VS 人類未來這個主軸之外想要強調的東西

宗教

因為主角是經歷過世界末日後才回頭寫這本小說,但讀者一開始並不知道,並且作者還創了一個新的宗教Bokononism(布克農教),還時不時引用一些該宗教的禱詞或教義,讓人摸不著頭緒,什麼卡拉斯、西努卡、格倫福隆之類的,我發現早期的科幻小說很喜歡加入新宗教的設定,就像1968年出版的《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銀翼殺手)》中也有一個摩瑟教(Mercerism)一樣,在這本書中出現的那些不明所以的宗教性詞彙,其實是要二刷之後才能體會到的醍醐味,例如:

Ch4 P27:

《布克農之書》的第一句是這樣寫的:「我將告訴你的所有事實全是無恥的謊言。」我的布克農式警語如下:有用的宗教也可以建築在謊言之上,凡是無法理解這點的人,也將無法理解本書。

會有這句話的意思是因為布克農教其實是在一個架空的國家San Lorenzo(聖羅倫佐)的人民信奉的宗教,而書的中期開始就是在描述主角去這個國家的途中結識的人以及這個國家的一切,但這個宗教後來卻被視為異端,因為一開始創立宗教的理由是布克農和漂流到聖羅倫佐的同行者(馬卡比)看到島上的人只有疾病、酸臭汙水、罐頭泥土建造的房屋,沒有音樂、酒、娛樂、生活等等,他們想要透過自己的力量創造一個烏托邦,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就必須讓所有國民轉移注意力(Ch78 P211)

當所有的政治或經濟改革都無法解除人們的悲慘困境時,宗教便成為唯一的希望寄託。真相是人民之敵,因為真相太可怕了,所以布克農決心為人民提供愈來愈好的謊言。

而為了要保持熱忱,或者說需要一個展現向心力的理由,需要一個共同敵人,那就是布克農,因此布克農自己創造一個宗教並且普及到全國後,又自己提議由馬卡比下令布克農和他的宗教都是違法的,並且全國通緝,當然這是兩人串通好的,所以甚麼全國圍捕都只是淪為作秀以及轉移注意力的方式罷了,回到最前面說的,這就是為甚麼看到後面才會知道那句話是甚麼意思。

Ch78 P212:

馬卡比會組織所有沒工作的人-實際上就是所有人-去追捕布克農。大約每個半年,馬卡比就會得意洋洋的宣布,布克農已經被包圍了,就像是陷入一個牢不可破的無情鋼圈,插翅也難飛。然後那個無情鋼圈的領導者,又會向那懊惱氣憤的馬卡比報告說,布克農不可思議的逃走了。他逃走了,消失了,又可以繼續傳教了。奇蹟!

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Ch18 P64: 會講到這個也是因為已經知道,結局就是無止盡且無下限的研究科學,導致意外發生,世界末日降臨,這句話才有感覺

「沒有甚麼慷不慷慨的,新知識是世界上最貴重的商品。我們得到的真理越多,我們就越富有。」假如當時我已經是個布克農教徒的話,他那番話肯定會讓我氣到大生咆哮。

這部小說對於政治、政府、宗教、人性等都有一定程度的隱喻,但我覺得並不明顯,包含麥卡錫主義、二戰時人民受到的影響等等;其中我覺得他在描述聖羅倫佐這個國家的法治時,應該是在諷刺獨裁政權,有自己的國王,唯一的法律就是不能展現任何布克農教的一切,否則就要接受鐵鉤穿刺胸膛的死刑,他們的人民也不會思考,從以前到現在都不斷淪為不同國家統治的對象,以前生活困苦,現在也沒好到哪去,甚麼事情都沒有改變,人民也沒有自己的主見,世界末日的時候也是集體聽從布克農的指令自殺,這個國家的人民真的…怪怪的,我猜作者應該是想要對比出一個汲汲營營的美國世界與聖羅倫佐的事事無為的慵懶世界之間的對比吧。

Hoenikker一家

Felix就有點像是臺劇《誰是被害者》中由張孝全飾演的方毅任,完全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對於家庭也完全不上心,只圍繞在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對生活毫不關心,也不會自己打理家務,對其他人也沒什麼感情,甚至可以說冷血;因為她的老婆好像是難產所以死掉了,因此全家大小的事情都交由大姊Angela一個人,而這個人也很可憐,他就像代理媽媽一樣被迫長大操持家務又照顧兩個弟弟還有自己的廢物爸爸,重點是他完全沒有自己的生活,全部奉獻給這個家庭,也沒有朋友、社交;弟弟Franklin則是不善言詞,和爸爸稍微比較像,整天也是玩弄自己在模型店的作品;最小的Newton是個侏儒,可想而知從小到大也是蠻不容易的,所以他渴望有個不會嫌棄自己身高的另一半,而三個人拿著分到的冰-9取得甚麼好處呢?大姊換到一個老公、二弟換到聖羅倫佐的少將職位、三弟則是換到在馬戲團工作的俄國女侏儒的青睞,但這些都是不單純的,大姊的老公是美國特務,整天在外玩女人、三弟的伴侶也是假的,他是俄國特務,目的當然都是為了取得世界的終極武器冰-9。

冰-9是甚麼

這是冰的其中一種型態,在這本書的定義中,他的設定是被Felix發明出來的一種科技產品,起先是一個將軍問Felix有沒有一種東西可以把泥巴去除,這樣交通工具行進過程就可以很順暢,於是Felix無意間就發明了一個物質,只要遇他接觸的水都會直接變成固體,其中不乏人的口水、動物、植物或河川等,我們也可以知道世界是怎麼毀滅了,而這和當初開發原子彈的過程有關,當初原子彈的設計原理是原子彈利用某些重原子核(如鈾-235 或 鈽-239)在分裂時釋放巨大能量的特性,透過連鎖反應產生毀滅性的爆炸。當時就有被問到如果這個連鎖效應不會停下來的話,世界是不是就一發直接帶走,其實故事中的結局就類似實現了當時的擔憂。

特別的觀察

  • 小紐頓不斷的說:看到貓了嗎?看到搖籃了嗎?的意思可能是他對於宗教以及任何形而上那些不可視之物做出的不能苟同之意,也是一種擁護存在主義的味道
  • 最後村民集體自殺的場景和人民聖殿事件異常相似,看了一下歷史這個宗教大約在1960年代中期被視為邪教,隨後1978年在瓊斯鎮與教友們集體自殺,不確定兩者有沒有關聯…
  • Ch118 P315: 上帝創造人的意義為何,這個也是可以討論的,因為在本書的宗教觀念中,上帝捏了泥土人就是希望他們起身看看上帝捏了這個世界的一切(需要一個觀眾,看來上帝的分享欲無處發洩),但是他們反問上帝這一切的目的何在,上帝反問難道所有事物都需要目的嗎?那就讓你自己想吧…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哲學的存在主義問題

布克農教的專有名詞

其實可以直接看維基但只有英文有詳細的說明,如果看不懂其實不太重要,有機會二刷的時候就看懂了

  • 西努卡:生命的捲曲鬚,應該就是人和人之間的關係
  • 卡拉斯:小組/組織/群體/group…
  • 黃枇脫:是卡拉斯的樞紐,就像每個車輪都要搭配車軸
  • 雙拉斯:應該是指自己的卡拉斯中只有一個成員,而對方也只有自己這個成員,彼此的卡拉斯互為唯一
  • 格倫福隆:也就是假卡拉斯,看似有關聯的組合,實際上卻完全沒有關係,例如P121提到的海柔對於世界各地的胡希佬之執著,就是在上帝看來沒有實際有生命關係卻硬是湊成一個群體的假卡拉斯
  • 布克-瑪路:兩個信奉布克農教的教友赤腳,並且兩個人的腳和腳相印,來進行與對方的互動及感知,類似以前的坐姿體前彎的姿勢
  • 分第:指的是某人突然退布克農教有了更深入的體會,相信我的一切都在上帝的掌握之中,相信上帝已經為我的人生擬定了詳盡的計畫
  • 佛瑪:就是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