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 Leiden des jungen Werthers(少年維特的煩惱)

Die Leiden des jungen Werthers(少年維特的煩惱)

  • 作者: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 原文出版日期: 1774
  • 譯者: 林柏年
  • 譯版出版社: 天蠍座文創
  • 譯版出版日期: 2020/02

心得

對生活感到幸福的人或沒有太多情感經驗的人可能沒辦法有太多情緒上的波動,誠如 @kudebra0324 3/2貼文中所述

「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是一種幸福;

在對的時間遇到錯的人,是一種可惜;

在錯的時間遇到對的人,是一種遺憾;

在錯的時間遇到錯的人,是一種感嘆。」 維特與綠蒂之間就是一種遺憾,最後維特的自殺讓許多的讀者持反對意見,一方面是控訴歌德美化了自殺一事,另一方面控訴書中的角色維特是家庭破壞者,但就前者而言是不太合理的,雖然這是一個故事但也是現實,維特的原型其實是歌德的朋友,也是因感情走上絕路,但歌德也遇到類似的事卻仍用筆尖消磨自殺的波瀾,代表歌德仍選擇活下去(他的愛人叫夏綠蒂,是綠蒂的原型);而後者,的確阿爾伯特(綠蒂一開始的未婚夫,之後結為連理)是可以控告他妨礙家庭,但我想這不是作者有必要提及的事,因為全書依照維特寫給好友威廉的信件以第一人稱來貴串全文,重點應該是介入家庭的自責感與罪惡感,所以這個論點顯然太淺了,就像韓劇《老婆這週要出牆》所探討的相似。

在書中,歌德埋了一些自殺預言的伏筆,他認為不得不妥協或離開的感情,就像身體機能永久缺失或當機一樣,那就是絕症,但有人可能會想時間會沖淡一切(我是不知道啦!)但維特認為那種時時刻刻都在想念的日子是折磨與痛苦,早死有差嗎?這和太宰制的那種為求淨土的自殺式人生有不同,畢竟維特對於美的事物仍保有憐惜與呵護,對綠蒂的弟妹們也是。陳百強的《一生何求》中:沒料到我所失的竟已是我所擁有的。既然得不到又有何求呢?我想這是絕症也是人生的絕路。

這本書與其在看一本小說不如說是一本詩歌集,一篇篇簡短但情感豐沛的信件來往,就體現了歌德喜愛詩歌的愛好,尤其是書中多次提到荷馬的《奧德賽》(還好我上學期有修希臘文化與選讀),同時詩歌更是讓維特和綠蒂交織在一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