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與偏見)

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與偏見)

  • 作者: Jane Austen
  • 出版社: T. Egerton, Whitehall
  • 出版日期: 1813/01/28
  • 譯者: 許佳
  • 譯版出版社: 時報出版
  • 譯版出版日期: 2021/05/25

這是一本可以細品與深究內容的小說,至少前半段還是不錯的,但絕對不是一本必要讀物,如果想訓練學生批判性思考,倒是蠻適合的,後半段諸多情節是皺著眉頭看完的。主要是一本戀愛小說,講述19世紀初期的中上流社會4對婚姻的追求過程,比較著重的是主角伊莉莎白·班奈特 + 費茨威廉·達西先生以及珍·班奈特 + 查爾斯·賓利先生這兩對戀人從相識到結婚的過程。

Prerequisite

強烈建議讀之前最好先對主要出場角色有基本的認識,不然故事中的角色頗多,而且有時候會講姓有時候講名有時候又講<家族>先生/小姐,但其實都指同一個人,非常讓人困擾,這方面也很unfriendly,也可以直接看維基百科的說明 家族>

班內特一家

住在朗伯恩(赫特福德郡),總共有5個女兒

  • 珍(Jane)
  • 伊莉莎白(Elizabeth, AKA. 麗綺): 女主角
  • 瑪麗(Mary)
  • 凱瑟琳(Catherine, AKA. 凱蒂)
  • 莉迪雅(Lydia)

賓利一家

住在內瑟菲爾德,有4個角色,媽媽、2個姊妹和哥哥賓利

  • 查爾斯·賓利(Charles Bingley, AKA. 賓利先生)
  • 路易莎·赫斯特夫人(Louisa,Mrs.Hurst): 賓利先生的姐姐
  • 卡洛琳·賓利(Caroline Bingley): 賓利先生的妹妹(是個婊子),可以參考P68(第一卷,CH10),他還會在達西先生旁邊耳語其他女生的缺點
  • 媽媽不太重要

菲利普一家

住在梅里頓,是伊莉莎白的姨媽,也就是班內特太太的姐姐

  • 菲利普太太
  • 菲利普先生

住在漢斯福德

  • 凱瑟琳夫人(Lady Catherine de Bourgh, AKA. 德·包爾夫人): 達西先生的姨母
  • 安娜(Anne de Bourgh, AKA. 德·包爾小姐): 凱瑟琳夫人的女兒
  • 柯林斯先生: 班內特先生的外甥

達西一家

  • 費茨威廉·達西先生(Fitzwilliam Darcy): 男主角
  • 喬治亞娜(Georgiana Darcy): 達西先生的妹妹

心得

寫作風格和現在真的有非常大的落差,尤其是書中出場角色眾多,作者讓角色說話的時候卻又沒有明確寫出這是誰講的,著實很困擾,要去猜每一句話代表哪一位角色的立場很不友善,不過看的過程因為有譯者的編著,讓整體小說又有趣多了,而且是講的很詳細的那種,例如一開始出場的達西先生和賓利先生,兩人的年薪都有公佈出來,不免讓人好奇這個財力到底和現在哪個階級相當,譯者都有根據一些公開研究提出自己的想法。另外,角色塑造讀起來很動漫感,這是褒意,至少可以很清楚有個形象,例如最討厭的賓利小姐(卡洛林●賓利)真的就像校園或社會上會出現的綠茶婊,不斷貶損別人彰顯自己換取追求對象的注意,真的是惡人一枚

角色吐槽

達西先生

就是一個自我中心與沒有社會化的超級有錢人,和白鳥麗次那種暴發戶以及出事的時候還會被爸爸土下座不一樣,他是真的完全沒有任何覺得自己有任何問題,不僅高傲還咄咄逼人,而且當別人跟他說這樣不好,他也無動於衷

  • P21: 可以想像一個人在面前對自己品頭論足還不覺得有任何問題?

    「哦,他是我見過最美的人!不過他有個漂亮的妹妹就做在你後頭,我覺得他也很討人喜歡。我來請我的舞伴給你們介紹一下吧。」

    「你說的是哪位?」他邊說邊轉身把伊莉莎白打量了一會兒,直到碰上她的目光,才收回視線,冷冷的說:「她還可以,但還不至於漂亮的令我動心。眼下我可沒心思去解救被其他男士涼在一邊的小姐。你還是回去找你的舞伴,好好欣賞她的笑容吧,別和我在這兒浪費時間。」

  • P54: 這一段也是很無言,而達西對於女人多才多藝的標準出奇的高,而伊莉莎白則是不予苟同,詳細的討論可以看核心討論

    「哦!當然啦,一個人如果不是出類拔萃,就不算真正的多才多藝。」他那忠實的幫手叫了起來,「一個女人非得具備音樂、聲樂、美術、舞蹈、現代語言方面的完備知識,才配的上多才多藝的美名。不單這樣,他的神情舉止、走路的姿態,還有說話的語調、態度和措辭都要富於涵養。如果不然,她就跟本沒那個資格。」

威克漢姆

威克漢姆根本就是以和莉迪雅私奔之名行綁架之實,而莉迪雅真的也是心甘情願,只能說一個剛滿16歲的少女太天真了,說天真也是抬舉,應該是為了利益而強行降智吧!那個利益就是結婚,管那個人欠債多少,品性又如何,只要有人和她結婚,便是超群的存在,真是笑話

而達西在這件事上也是幫襯了莉迪雅許多,理由也非常社會化的沒有提到這是為了伊莉莎白,而是彌補沒有早點讓大家知曉威克漢姆的為人,導致班內特一家被勒索,這個說法也合情合理,但伊莉莎白總會把這樣的付出原因攬在自己身上,畢竟原本就對人家也愧疚感,所以一個間接的恩情就直接收服伊莉莎白的心,真的也是有一點病態,我當然知道如果放到現代也會有人說這是一個天大的人情,但老實說人情施予的對象是莉迪雅以及威克漢姆,並不是伊莉莎白,充其量可以追溯到班內特先生,而伊莉莎白硬要把人情往身上攬,一時之間想不到什麼專有名詞形容這樣的行為,總之就不太正常。

伊莉莎白對於達西戀愛的感覺

伊莉莎白對於達西先生的感情更多的是愧疚和先前誤會的罪惡感(P227~P228,第二卷 CH13),而那是被PUA的結果,首先,除了一些社會化很低、自我中心這種還算是無傷大雅的缺點,伊莉莎白對於達西人格的指控,有兩點

  1. 擅自拆散大姐和好朋友的因緣
  2. 對於之前的管家兒子(威克漢姆)不厚道(有金錢和職業缺口的糾紛)

先討論第二個,雖然伊莉莎白一開始只有聽信威克漢姆的說詞就急著選邊站,的確不好,而且對於達西來說根本是先射箭再畫靶,因為平常達西的形象低落所以威克漢姆遭到的不公不義就更有說服力,但後來讀了達西的狡辯信,發現有諸多說詞兩人各執一詞,因而對於達西有愧疚之情,這可以理解,但這個愧疚之情卻與日俱增,尤其是碰到達西宅院中的管家不斷盛讚自家公子更是讓伊莉莎白無地自容,我真的是無言,就算達西的信中描述他和威克漢姆的爭執過程云云,也不代表他講的就是對的,更何況說達西很好的人就是自家人,那一點參考價值都沒有,當然也不能隨便以這起事件詆毀達西的人格,但也沒有必要特別昇華成他很好,因為他在伊莉莎白老家的時候就真的被大家唾棄他是一個自恃甚高且自我中心的人,所以比較好的心態是針對一開始就急著盲從威克漢姆的說法而有了偏見這件事情必須要修正,除此之外也不需要再攪和進兩人的紛爭,也就是,伊莉莎白自己對於達西的評價參考中不能有他和威克漢姆之間的紛爭,而是要改用其他事情,這樣才公平,也不會為了不知道聽誰的而搞的心累。

接著是問題比較大的第一點,達西承認他介入伊莉莎白大姐(珍)和好朋友賓利之間的關係,慫恿賓利不要和珍再有瓜葛甚至挑撥兩人,不論是什麼原因,這本身就是一件高度道德瑕疵的事情,一開始伊莉莎白也是這樣想,但他後來就慢慢接受達西的理由,這理由極其荒謬,居然是因為它們家的其他妹妹不守規矩沒有大家閨秀之氣(P251,第二卷 CH18、P316,第三卷 CH6),以及他們的媽媽更是整天做出一些不符合賓利這樣上流人士的舉止,因此他才會不希望這兩人結為連理,而伊莉莎白居然漸漸接受了,雖然前面就已經常常寫道伊莉莎白不喜歡妹妹們的放浪和媽媽的那種八婆形象,但老實說,到底關達西什麼事,我可以明白當時英國社會中,一個家庭中的所有成員都是同一個團隊,所以如果自己很優秀但其他人上不了檯面的確會讓自己被其他人品頭論足,但還是那句老話,關達西屁事,實在是搞不懂,這就是被沙文主義PUA後的結果啊!

最後兩人當然還是排除萬難的結婚了,但我比較好奇的反而是,雖然後期伊莉莎白再度和達西相遇時,她發現達西有了驚人的改變,不只得體還富含修養,這也是後期伊莉莎白更覺得愧疚的原因,而這樣的改變到底可以持續多久?按照我在感情版活網的觀察下,我認為要改變一個人尤其是個性這種原廠設定,真的很難,即便可改也無法長久,在當時的英國社會也沒有”談戀愛”的概念,一切都是看當下或是一小陣子的觀察,此時你喜歡我而我也喜歡你,兩人就可以結婚,所以如果往後想,個人認為兩人還是有可能會為了達西那個性產生嫌隙。另外,其實前面伊莉莎白表現的沒有很在意達西家很有錢,可是當要和他結婚的時候,卻還是有考慮到他很有錢這件事,也就是說身體還是蠻誠實的,

核心討論

承接上面提到的達西先生在P54的部分,當伊莉莎白對於達西的標準過高這件事情提出質疑時,達西身邊的兩個賓利先生的姐妹卻覺得伊莉莎白是個婊子,這個現象蠻有趣的,站在女性的角度,無非不是要學習各種各樣的才藝,好讓自己有身價可以配得上當代優秀的紳士;站在當代男性的標準上,也會讚賞多才多藝的女子;只不過站在伊莉莎白的角度,他認為達西先生的標準非常非常高,高到貌似沒有這樣的女人,所以她認為這是一種自恃甚高的表現,因此反對達西先生的主張,意即符合他心目中多才多藝形象的人寥寥可數,但站在其他想要追求西達的女性的角度,他們認為伊莉莎白是一種貶低其他女性的用意,他們認為的理由有兩個

  1. 削弱其他女性的價值,凸顯自己的好
  2. 嬌弱化女性這個族群,藉此向男性示弱,凸顯男性保護欲的價值

當然賓利先生的2個姐妹其實也是想要追求達西先生的(姐姐已經結婚了,所以主要是妹妹),這也是其中一個攻擊伊莉莎白的理由。而站在賓利先生的角度,很明顯感受到他的同理心、社會化程度都比較高,他的心態是以誇獎展現自己的禮貌,比較官腔也可說一點點虛偽,但總而言之是不貶低其他人

這讓我想到雌競這個詞,既然女性的價值與自己未來的另一半有關,那就必須要把其他女性當作競爭對手,反而像伊莉莎白這樣有自己主見而且唾棄迎合他人行為的女性才是少數,也就是說即便用現在的角度來看伊莉莎白的言論是正確的,在場其他人也不能苟同,這本來就很沙文,伊莉莎白譴責這樣用男性的觀點貶低女性的行為,卻變成其他女性的敵人,太荒謬了

簡單來說,在場除了伊莉莎白的其他女性,在成長過程中都漸漸被男性PUA成要迎合男性沙文主義下的甘願受害者,所以當有人反對這套價值觀就是在反對這個的群體以往所做的努力,當然要譴責諸之

男女責任大不同

  • 家庭中所有與外人的交際均以男性為主
  • 女人的價值建立在結婚的對象,而自己的媽媽當時的價值在於那些出嫁女兒們的對象有多好,班內特夫人就是如此,可以參考第一卷 CH12(P76),珍(伊莉莎白的姐姐)到賓利家去玩,結果病倒了,伊莉莎白走了老遠去照顧她,終於病好後,班內特夫人卻來信希望她們不要回去,要多和賓利先生培養感情,讓他看上自己之後,就有可能會和他們結婚,真的是一大堆問號????

    班內特太太聽了他的意思,只覺如獲至寶。他相信很快就能把兩個女兒嫁出去。短短一天前,她連這個人的名字都不情願提起,現在卻把他看的十分珍重了。

    而P90(第一卷 CH15)中夠是提到班內特太太的奇怪價值觀,只要能和自己的女兒結婚,管他是什麼阿貓阿狗,又或是曾經討厭的人,都無所謂,非常的目標導向。其他還有像P326(第三卷 CH7)也有提到莉迪亞和負債累累的威克漢姆的戀情也是欣喜若狂,即便威克漢姆不是一個好的對象,但只要能結婚誰管他呢。還有P401(第三卷 CH17)也有提到她一開始也不喜歡達西,但當他來提親的時候卻又開始想像各種女兒過有錢的生活,把達西捧上天。最直接的呈現可以看P409(第三卷 CH19)

    班內特太太把最又出息的兩個女兒打發走了,那是她身為人母最快樂的一天。可想而知,此後他去探望賓利太太時,以及跟別人談起達西太太時,會有多麼志得意滿。為他的家人著想,我真想說,如願以償的把這麼些孩子幸福美滿的嫁出去之後,他在後半輩子竟搖身一變,成了一個通情達理、和藹可親、很有見識的女人。

  • 女性限定繼承,也就是父母的某些特定遺產不能由女兒繼承,所以必須要由其他男性親戚繼承,因為班內特先生名下只有一棟現居的房子,但無其他男性子嗣可以繼承,因此這棟房子日後就由自己的遠房外甥(柯林斯)繼承,這就變成了柯林斯的隱形優勢,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條法律,如果柯林斯要找人結婚,對方也會把這個未來資產考慮進去,可以參考P143(第一卷 CH22)

    他們本來就給不了女兒說少嫁妝,考慮到柯林斯先生目前的條件,這樁婚事真是再適合不過,更何況他將來還能發一筆大財。盧卡斯夫人開始盤算班內特先生還有多少年可活…

  • 女性不能讀小說(P88,第一卷 CH14的譯者註解)

    「無害的小說少之又少,讀之有所裨益的小說尤其稀少。我們確信(因為我們沒有讀過)這些書籍的本質是無恥的、動機是邪惡的,包含大量離經叛道的內容,嚴重的踐踏道德規範,能把這種書讀下去的女子,內心一定是個娼婦,就任由她糟蹋名譽吧。」

喜歡的字句

  • P31:

    「我認為驕傲是一般人的通病。」瑪麗指出。她自詡見解高明,一副興致勃勃的樣子,「就我讀過的眾多書籍看來,我堅信事實就是如此。人類生來就受制於它,誰身上有個地方強過別人,就很難不沾沾自喜,也不管這優點是確實存在的,還是自己想像出來的。虛榮和驕傲是截然不同的,儘管兩者常被當作相似詞。一個人可以驕傲但不自大。驕傲更牽涉到我們怎麼看待自己,虛榮則是牽涉到我們希望別人怎麼看待我們。」

  • P64:

    「再沒有什麼比謙虛的外表更蒙蔽人的了,」達西說,「那往往只是因為不在意自己的看法,有時候則是一種拐彎抹角的自誇。」